当前,医院建筑的消防安全性受到医院管理者的普遍重视。在诸多医院建筑项目中,采用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防护区域逐渐增多。如何合理设置排风系统,最大限度地排放气体灭火后产生的七氟丙烷等气体?如何从设计出发,既保障消防安全,又同时提高气体灭火系统的经济性?这些都是医院建筑项目通风设计常见的难点问题。
某大型综合医院气体灭火区域
通风设计的四种典型工况
医院建筑常见的防护区有:电子计算机房、数据处理中心、电信通讯设施、地下变电站、配电间等;还包括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及艺术馆、应急电力设施、易燃液体存储区等。
医院建筑中需要防护的特殊功能区域有:直线加速器室、回旋加速器、病历档案室、贵重仪器设备间(CT“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SPEC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R“数字X线摄影”)。
1医院地下层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
以该大型综合医院为例,列举其地下层气体灭火系统的设置部位(表1)。
2综合医院气体灭火区域的典型控制逻辑
一旦遇到火灾,医院的气体灭火系统启动,受气体灭火系统保护的区域通风系统的控制逻辑如图1。
3通风系统设计遇到的四种典型工况
工况1
单个防护区面积较大,平时通风换气次数≥5次/h,例如地下变电站。
推荐方案
地下变电室设置独立的机械送、排风系统,换气次数6次/h,大于气体灭火后防护区要求的通风换气次数,因此建议平时排风与气体灭火后共用一套通风系统。
1.由于气溶胶等灭火用气体容重较空气更重,故其排风系统排风口应设置在房间下部,且下排风口各支风管排风量总和应满足房间换气次数大于5次/h。
2.气体灭火时,由气体灭火控制系统联锁关闭排风机、送风机及送、排风管道上的电动防火阀,使房间与外界隔绝,进行气体灭火。气体灭火结束,电动或手动开启排风机,同时联动开启送风机及送、排风管道上的电动防火阀以排除七氟丙烷气溶胶等,排风机和送风机室内室外均能控制,室内、室外均设置控制按钮(如图2)。
工况 2
单个防护区面积较大,平时通风换气次数<5次/h,例如病案室。
图3平时设置机械排风系统,换气次数<5次/h,不满足气体灭火后防护区的通风换气次数要求。
解决方案
平时通风系统风机A兼顾气体灭火后的通风功能,增设排风机B与平时排风机A并联,使A+B通风换气次数满足不小于5次/h 的要求(如图3)。
工况 3
防护区域位置较为集中,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不超过八个,共用一套组合气体灭火系统,例如DR区域。
解决方案
防护区数量未超过八个,给排水专业仅设置一套气体灭火系统,相应的通风系统也单独设置一套,风机风量按最大防护单元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h计算(如图4)。
工况4
防护区域位置较为集中,数量超过八个,分别采用多套组合气体灭火系统。
解决方案
该区域内气体灭火防护区总计20个,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3.1.4 要求,给排水专业设置了A、B、C三套组合分配系统,以满足每个组合分配系统所保护的防护区不应超过8个的要求。气体灭火按以上对应关系设置A、B、C三套系统,以便使气体灭火区域通风系统的划分与给排水专业保持一致(如图5)。各通风系统风机风量按所服务的防护区域内最大防护单元通风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h计算。
针对四种典型工况的气体灭火区域
通风设计推荐方案
通过对以上四种典型工况的分析与总结,我们归纳出气体灭火区域的通用型通风设计推荐方案,如表2所示。
知识补充
1.目前相关部门关于建筑防火的相关规范如下: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2.《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相关规定如下:
6.0.4规定
灭火后的防护区应通风换气,地下防护区和无窗或设固定窗扇的地上防护区,应设置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宜设在防护区的下部并应直通室外。通信机房、电子计算机房等场所的通风换气次数应不少于5次/h。
对于地上防护区,有可开启外窗排出室外即可。
6.0.5规定
储瓶间应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地下储瓶间应设机械排风装置,排风口应设在下部,可通过排风管排出室外。排风管不能与通风循环系统相连。